|
用種植斗栽培各式蔬菜 |
|
水稻成熟了 |
立秋(8月7日)即將到來,又到了豐收的季節。近日,鴻達興業“豐收園”水稻收割儀式在廣州圓生態農田試驗區舉行。種在一個個種植斗的水稻滿目金黃、稻浪翻滾,還有人在收割脫粒,這種可移動的種植方式讓都市人體驗到房前屋后種植的樂趣。
“高能”農田 生產周期縮短一個月 |
步入生態農田,滿目金黃,“增兩優金絲”“美香占”等稻種長成一人高,金黃的稻穗壓彎了稻稈。人們左手攥住水稻,右手握著鐮刀,一合一挫,水稻應聲而斷。割下來的稻稈帶著稻穗,整理成一捧一捧,壘成豐收的小山。打谷機轟鳴起來,脫粒、揚場、入袋,僅一會工夫所有采收順序便全部完成。
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學家、二級研究員周少川告訴記者,本次試驗區里種植的是廣東優質水稻品種“美香占”,本次實驗主要是對不同地區的土壤進行不同調理,“美香占”在各種土壤中都能有良好的長勢。周少川說:“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來定制農產品是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,把土壤研究透了,食品就更營養和健康,甚至具有保健功能?!?/span>
記者現場看到,試驗區里水稻長勢喜人,105天即可收割,比正常的生長周期縮短30天,身形筆挺,株高可達1.5米,穗長粒多,圓潤飽滿,一穗可達260粒,結實率高,抗倒伏抗病蟲害特點顯著。
移動栽培 實現城市小菜園
在試驗區里不僅種植了水稻,還有柑橘、空心菜、簕杜鵑等,所有農作物都承載在鴻達興業自主研發的種植斗上,并沒有和腳下的土地固定在一處,實現可移動栽培。種植斗采用PVC新材料,具備阻燃、防潮、耐酸堿、強度與韌性高等特點,適用于房頂、房前屋后、空地、沙漠、礦山、隔壁、荒野、灘涂等地。而且種植斗大小可按需定制,目前已有十幾種常用規格,可針對不同作物,成為大幅提高農業產量和土地利用率的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模式,有效實現城市資源的可持續利用。
除了種植載體與眾不同,栽培的土壤也暗藏玄機。針對國內各地采集的典型障礙性土壤,包括酸性土、沙質土、重金屬超標等土壤,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精準“把脈”,研發出土壤調理劑,通過調節土壤pH值,補充中、微量元素,提高土壤地力,改善農產品品質。在此基礎上,科學配制出營養土,產品成分包含母土、土壤調理劑、有機質、作物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,pH值在6.0~7.5,與普通土壤相比,具有疏松透氣、保水保肥能力強等特點,為蔬菜、花卉、水稻、小麥等作物的周期性生長提供了保障。
廣州等多地也正在試點“城市小菜園”工程,鼓勵市民自愿自主利用房前屋后、天臺屋頂的空間“造地”。鴻達興業有關人士表示,非常高興能為都市種植提供助力,“城市小菜園”既可以彌補耕地資源稀缺的短板,為城市景觀增添田園野趣,又可以豐富城市居民“菜籃子”,滿足人們對田園休閑生活的需求,有望成為都市農業的發展大勢。
文、圖/廣州日報·新花城記者:杜娟
廣州日報·新花城編輯:彭文強